close
7.總之,外面沒有人需要你的拯救,全世界只有你需要療癒。你自己若未療癒,舉手投足都在為小我的內疚恐懼作證。你的靈性一旦甦醒,不論你做什麼,都會帶給世界光明、希望與力量的。

看到這一段話,醒了一下,是啊!!外面沒有別人,怎麼會有人須要療
癒,外面的世界是我投射出去的,出現在別人身上的問題,是我自已投射出去來讓自已癒的,所以真正要解開的是我自已的心。
其實我好像也知道,怎麼朋友在訴說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時,我都會發覺我也遇過相似的,在幫他們解說時就像在跟自已
解說一樣。原來我已經在癒我自已的問題,因為外面沒有別人,我不是在癒別人,其實我是在癒我自已。
遇到問題有時會感到迷惑,在迷宮中轉不出來,但我卻知道要怎麼解開他人心中相同的矛盾,原來我心中早已有解答,真相是我不是在
解開他人心中的矛盾

,我是在為我自已解開心中的結。外面沒有別人,我自認為給出去的,其實是給了我自已。



http://www.acimtaiwan.info/viewtopic.php?f=63&t=3416&sid=461c71b4de38fcc260e159a5331bd6ec&p=13864#p13864

Q173 從事社會福利者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?
問:

    概述一下這件對我而言很震憾的事情,令我一直糾結在心裡,想要請問奇蹟教師們、若水老師,或是肯恩博士是否有類似的對助人工作者的提醒?

    我在社會福利界服務超過十年。因工作需要,彼時參加了一個針對社福團體的行銷工作坊。講師也是社福界的人,算是很厲害的行銷人,經手了許多很成功的募款專案。講師講文宣講廣告,講啊講啊,突然,很大聲說:「我們要賣什麼?賣內疚啊!」當下的我,超震驚!

    下課後,我仍舊停留在這個震撼中許久許久。
    後 來再細想,所謂的廣告、行銷,其本質就是在喚起人們的渴望、不足、恐懼、內疚。商業廣告小至奶粉,大至房子,其本質均是如此。突然之間,我發現:公益廣告 亦如是。商業廣告還會以「特殊的愛」來包裝得精美華麗,引人嚮往。公益廣告更是赤裸裸地,甚至刻意地運用這些令人不安的恐嚇手法。

    由於這是個小我的世界,所以,縱使背後的確是以極大的愛心為出發點,若無自覺,也難以跳脫小我慣用之技倆。平安難以買賣,在這個小我世界,最終只會淪為另一種形式的「贖罪券」。

    在公益團體工作的我,為難即在於此。
    當然身在其中,許多同工真的是非常慈悲為懷,宛如媽祖再世(社福服務比較多這類型)。激動點的,就會看國家看社會是憂國憂民、恨鐵不成鋼(社會運動則是這型居多)。

    當自己開始練習、閱讀奇蹟課程後,漸漸地,對眼前的工作產生了距離感。因為再細細看,會發現有好多的恐懼。不光是需要幫助的人,其實助人者自身也擁有莫大的恐懼。我們常說這是這是個助人助世的工作(社福、社運),但實際上,卻是以恐懼為推力,用憤怒做能量!多麼弔詭!

    我開始覺得為難。
    我不想說:「如果你不怎樣,就會怎樣。」這是恐嚇。
    我不想說:「你應該怎樣怎樣,而不是這樣那樣。」這叫引起內疚。

    但一直以來,這環境的人是這樣工作、這樣思考的(甚至這個世界也是如此)。我很難想出「不這樣」的工作方式與思考邏輯,可以達成目的。

    面對工作,我進退失據。
    社福界的大家真的都很有愛心,真的希望社會更好,不顧一切地把自己丟進來衝撞,然後憤怒、失望、沮喪,但轉個頭還是愈挫愈勇,繼續向前。

    但我好想知道,有沒有別的思考邏輯?又該如何面對這麼用力「淑世」的工作與工作者?


若水:
    你的質疑,可說是切入了世界幻相的要害。

    你大概已猜到,《奇蹟課程》不會教你如何在幻相中粉飾太平或弄假成真的。它一向採取釜底抽薪的手法,先否定幻相的真實性,接著為我們解釋幻相形成的目的(陰謀),然後才教我們如何以幻解幻,最後覺醒於真相。

    你 既然已經讀過《奇蹟課程》,必然聽過這句話:「不要設法去改變世界,而應決心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。」(T-21.intro. 1:7)所以,我們這兒的答覆,也許不是社工或慈善家想要聽的,因為《奇蹟課程》根本不把救人濟世或英雄偉業放在眼裡,在它眼中,拯救世界、照顧兒女或治 療疾病都是同一回事,也很容易中了小我的計。小我故意把我們心中的問題投射為家人、身體或世界的困境,投入畢生之力也解決不完,如此,我們便永遠無暇反思 一切問題的始作俑者---真正罹病的心靈。

    如果一開始就把問題定位錯了,那麼在解一個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時,自然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。就像你描繪的那樣,掛上救人濟世之名,其實和商人心態無異,想盡辦法激發人心的恐懼與內疚,這不只毒害人類意識,對這些大善人的心靈也不知種下多少負面的種子。

    你 說的很對: 「這環境的人是這樣工作,這樣思考的(更甚至這個世界也是如此)。我很難想出“不這樣”的工作方式與思考邏輯,好達成目的。」如果你採取人間的思考邏輯, 你確實毫無選擇。若要達到目的,內疚或恐嚇確實是最有效的方法。這就是為什麼《奇蹟課程》一直說自己是「另一條路」,它根本無意幫世界找出一條「比較好」 的應對辦法。因它知道,在小我的前提下,世界是個無解的公案,小我想讓我們在人間千百萬劫地奮鬥下去,這是它最終的陰謀。

    《奇蹟課程》一開始,就把小我與靈性兩種思想體系劃分得涇渭分明,而且苦口婆心地勸我們選擇靈性的眼光,勿受外在幻相所惑,掉入小我設計的「黑洞」裡。讓我藉此問題把靈性的思維簡述一下:

    1.充滿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的世界,原是我們的妄心投射出來的幻相,目的是要遮蔽我們原是靈性的真相。

    2.個體意識在這大幻相中所投射出來的種種問題,也是存心把我們吸入「永不得解」的黑洞裡,它只是讓我們無暇憶起或反思生命真相的一個障眼法而已。

    3.《奇蹟課程》傳授另一套思想體系,借用發生在自己周邊的任何事件,近至家人,遠至非洲一角,學習看出一切皆是自心的投射。在聖靈的引導下,回到心中去解外境所勾起的任何情緒,明瞭外境呈現的苦「相」與內心隱藏的苦「感」是同一回事。

    4.藉「真寬恕」的慧見,先寬恕自己內心隱藏的判斷、攻擊、內疚、憤怒,如此收回投射之後,我們才可能逐漸體會到,世界上的悲歡離合其實是在上演自己心中的戲碼,唯有療癒自己的心靈,才可能終止外在的亂象。

    5.我們的心靈療癒幾分,愛的力量便能甦醒幾分。你若是家庭主婦,你的家人便能分享到這幾分的愛;你若是電腦工程師,你的同事便能分享到你這幾分愛;你若是社工,你服務的對象便能分享到幾分。

    6. 《奇蹟課程》深知活在肉體內的我們,每個細胞都認定世界是真的;每雙眼睛都想證明需要拯救的是世界而不是自己。故它介紹給我們一位道友(不論你願稱他為耶 穌,聖靈或大愛,都可),不時指點我們如何不被外界的慈愛或醜陋表象所惑,學習著眼於每一事件背後的真相,寬恕小我的世界,你就等於在人間為愛作證了。

    7.總之,外面沒有人需要你的拯救,全世界只有你需要療癒。你自己若未療癒,舉手投足都在為小我的內疚恐懼作證。你的靈性一旦甦醒,不論你做什麼,都會帶給世界光明、希望與力量的。

    上述這一思維方式,可能會打破了社工或慈善家神聖清高的形象,《奇蹟課程》真的毫不在意我們在人間做什麼或不做什麼,它一心想把我們從人生惡夢中喚醒。這些驚世駭俗的論點,我們在圈內說說即可。你慢慢消化一下,不必急著分享給社工朋友,否則,你可有一番得解釋的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語過天晴 的頭像
    語過天晴

    語過天晴

    語過天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